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学术成果 > 正文

《光明日报》 朱金瑞教授——“好人文化”培育的几个着力点

2016年11月01日 11:19 路向峰 点击:[]

“好人文化”培育的几个着力点

作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朱金瑞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31日 10版)

近年来,河南“好人”层出不穷,“好人现象”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河南好人”不再仅是一个好人、一群好人或一种好人现象,她正在孕育“好人文化”。我认为,“好人文化”是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河南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文明河南”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具体来说,培育“好人文化”需要着力以下三个方面:

一、夯实“好人文化”的社会认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孕育了以兼容并蓄、刚柔相济等为主要内涵的中原人文精神,滋养了河南人侠肝义胆、扶危济困、宽厚诚信等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植根于河南人的血液里并以各种形式代代相传。这种传承是涵养和支撑“好人文化”的丰富土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弘扬河南道德精神中优秀的基因,激发社会公众对河南文化的认知和自信;另一方面,让“好人”走下神坛,在“好人”典型选树时,注重大众化、平民化,在渠道运用上,注重多样化、多元化,在培育载体上,应注重日常化、普通化。

二、构建“好人文化”的制度生态。我认为,“好人文化”的培育既靠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也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为底线的约束和保证。一方面,要以顶层制度设计的形式,对“好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关爱;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行业管理、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管作用,依靠法纪政策强大的威慑力和制裁力,制约失德悖德行为,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同时,用政务诚信的表率促动“好人文化”。

三、激发人人成为“好人文化”建设的主体。“好人文化”是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文化。公民个体对主流价值观的践行程度决定着“好人文化”的建设程度。而高尚道德人格养成的基础是知,关键则是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体道德的不可或缺的载体。只有每一个个体都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社会道德素质的提升、“好人文化”的形成才奠定在坚实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公民来说,一方面要见贤思齐,自觉将爱与善播撒,积小善才能成大善;另一方面是知行合一,防微杜渐,戒小恶才能避大祸,达到“日用而不觉”。

上一条:《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引用校党委书记、中心主任杨健燕教授党建观点 下一条:《河南日报》朱金瑞教授 好人文化培育的几个着力点

关闭

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  地址: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行政办公楼336,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编:450046